18岁当团政委,1955年授衔偏低,33年后,他又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

发布日期:2025-02-05 05:20    点击次数:95


在红军时期,我军涌现了不少杰出的年轻指挥官,他们大多在二十多岁时便指挥了大规模的部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林彪,因为他在建国后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位列第三的元帅。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位故事的主人公,创造了一个历史传奇。在1933年,他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中最年轻的团政委,与他同一时期的杨勇、张爱萍等人也担任团政委职务。

然而,这位与杨勇等人有所不同的是,在1955年授予军衔时,他的军衔仅为少将,而杨勇、张爱萍等则为上将。

此人就是谢振华。

谢振华出生于1916年,来自江西崇义。他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父亲的熏陶下,谢振华自幼便与革命事业结下了缘分。在大革命失败后,谢振华的父亲遭到反动派的杀害,这让他愤怒不已,最终选择加入红军游击队。

在1932年,红军成功地连续击败敌人发动的三次围剿。为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央红军在苏区开展了“扩红”运动。此时,谢振华担任少共崇义县委的少先队队长。

县委决定让他带着超过100名少先队员加入主力红军,谢振华非常兴奋,他手握介绍信,前往红三军团政治部组织部。

黄克诚热情地迎接他们:“你们的到来令我倍感欣喜,你们是红军的新鲜力量,是我们队伍的新生力量。”

接着,黄克诚把少先队员们分派到不同的部队,而谢振华则被他安排到政工干部训练队。得益于黄克诚的提拔,谢振华后来又前往瑞金中央党校和红军大学进修。

1934年,谢振华作为我军自主培养的高级政工干部,被调回部队,担任红三军团第十五师第十四团的政委。那一年,年仅18岁的谢振华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红军团政委。

回到军队后,谢振华迅速参与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以失败告终。到了10月,中央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

湘江战役结束后,中央红军的人数从8万多减少到3万多。在遵义会议之后,部队进行了整编,红三军团下设4个团,而谢振华也被调任为营的教导员。

之后,谢振华先后担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和陕甘支队政治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等职务。

在保卫工作中,谢振华常常与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进行会面,毛主席对谢振华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红军大学创办,许多干部被选拔到此接受培训。谢振华被任命为干部科第二队的政委。那时,毛主席在学校见到谢振华时,兴奋地握住他的手说道:“你这个科长又升为政委,足见我们的红军干部真是文武双全啊。”

红军大学更名为抗大后,谢振华在校内成为了一名平凡的学员。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学生提前完成学业,迅速分配到各个部队。谢振华受命前往陕西泾阳县的云阳镇,当时八路军的总部设在此地。

谢振华再次见到了他的老上司,黄克诚。

黄克诚见到谢振华十分开心,关切地询问他的近况,并告知他准备将他派往山西从事统战工作。谢振华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抵达山西后,他担任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部政工科的科长。

在此,谢振华在工作了四个月后,于1937年底被调回延安,担任总部特务团的政治委员。

1940年,谢振华受命前往山东的敌后根据地开展工作。在途中,他遇见了自己的老上级黄克诚,当时黄克诚担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的司令员。

当谢振华到达时,黄克诚希望能够让他留在自己的团队中工作。谢振华欣然同意,随后八路军总部也很快表示支持,于是谢振华被任命为第五纵队政治组织部部长以及敌工部部长。

皖南事变之后,谢振华再次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八旅的第二十四团团长。

谢振华在1945年前一直担任团级干部。

自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谢振华担任总部特务团的政委,直到1945年。在这八年间,尽管谢振华的职务有所变动,他始终保持在团级干部的身份,这也正是影响他在1955年授衔的重要因素。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领第三师主力部队前往东北,谢振华则留在华中地区进行战斗。随后,谢振华先后担任华中第六军分区政委和新十旅政委等职务。

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部队进行了整编,谢振华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的副政委,同时担任第三十五旅的政委。到1948年初,谢振华晋升为第十二纵队的司令员。

1949年,华东野战军进行了整编,改为第三野战军,十二纵队则重组为第30军,谢振华担任首任军长。

在这一年,谢振华33岁,成为我军中最年轻的军长之一。

建国后,谢振华先后担任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主任和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军长等岗位。

在1955年授衔期间,谢振华获得了少将军衔。

1962年,谢振华调入69军,担任副军长,虽然职务降了级,但事情并非简单。69军的军长是董其武,尽管董其武在外仍然被称为军长,谢振华却只能无奈地接受副军长的角色,实际上却承担着军长的职责。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谢振华担任山西省委的第一书记,随后因为冤屈而被解除全部职务。

1977年,谢振华重新回归,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1982年,他被任命为昆明军区的政委。

在1984年,我国举行了庆祝建国35周年的阅兵仪式。阅兵结束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决定对军队进行缩编,同时,全国的十一个军区也需裁减四个。

不久之后,海军、陆军、空军以及二炮的指挥官们,连同来自北京、沈阳、济南等11个主要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纷纷汇聚于北京。

在此次会议中,多位与会者提出了建议,认为应当解散成都军区,重新组建昆明军区。其理由是,自1979年自卫反击战以来,昆明军区始终处于作战状态,是当时全军中唯一仍肩负作战任务的大军区。

然而,最终中央作出了决定,解散昆明军区,并成立了新的成都军区。

这件事情让许多人感到惊讶,谢振华也同样感到意外,不过多年的党性修养让他很快冷静下来。他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明确表态,坚决支持军委的最终决策。

此时,相较于其他领导人,谢振华的年龄尚未满70岁,因此曾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杨尚昆便与谢振华进行谈话,询问他是否愿意出任军事科学院的政委。

当时的局势非常清晰,军队经过整编后,军衔制度必然会重新实施。届时,担任大军区正职的开国将领,毫无疑问,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谢振华清楚,自己在军事科学院任职后,有很大的机会晋升为上将。

然而,谢振华拒绝了,他表示:“我愿意把这个位置留给年轻的同事,不用再考虑我的工作。昆明军区裁减了许多干部,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妥善安排。我愿意回去与大家一起奋斗,完成昆明军区最后一段光辉的历史任务。”

谢振华的发言得到了中央军委高层的认可,他并未前往军事科学院,而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则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的政委。

在1988年,王诚汉获得了上将军衔,而谢振华则未能如愿以偿地获得这一荣誉。

#深度好文奖励计划#




Powered by 必一体育可靠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